【中国渎职调查报】(陈运发)据鲁山党建讯:河南省鲁山县把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工作作为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坚持谋实局明方向、优结构储人才、强培育求质效、防风险保稳定,“四举措”推动后备力量羽翼渐丰、选情村情日益平稳,为2026年村级组织换届打下坚实基础。
谋局求实,筑牢储备基础。该县在县四大班子会、县委常委会上集中学习中央、省市对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工作的重要精神,及时传达到每名县级干部、每个乡镇党委;实行县级领导干部分包责任制,县级干部每周至少深入联系乡镇调研1次;明确将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作为年度乡镇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主要内容,纳入综合考评体系,推动各乡镇党委书记责任上肩。成立以县委书记任组长的工作专班,明确县级专班23个成员单位工作职能,列出任务清单,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运转。同时,出台《鲁山县村级后备力量培育储备工作方案》,扩大储备对象,将村“两委”成员后备人选一并进行摸排、储备、培育,力争通过储备高质量、大数量的后备干部队伍,逐步提升全县村干部整体素能。
结构从优,建强后备梯队。进一步拓宽选人渠道,县级领导干部带队,以座谈交流、入户走访、电话联系等方式,逐村调研摸排,深入物色人选、掌握任职意向,建立“四类人员”台账。全县共摸排“四类人员”1.2万人,其中,外出务工经商人员7000余人,农村致富带头人1798人,退役军人1434人,本乡本土大学生1454人。每名县领导包联至少5名在外人员,乡镇包村领导登门拜访在家能人,经常性电话联系,关心其生产生活、引导其投身家乡建设;实施“雁归工程”,乡村党组织利用中秋、国庆、春节假期,以茶话会、恳谈会等形式,组织外出务工经商人员、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等共话乡情村务,动员他们返乡任职。四棵树乡党委书记朱康亲自上门拜访、讲述乡村两级发展现状及相关政策,邀请土楼村在外从事瓷砖生意的年轻党员李延超回村发展,李延超深受感动,愿意回村创业任职。健全任职资格县级联审、结构比例动态调优等机制,提出“四类人员”占比、年轻干部及女干部储备职数等系列指导意见,每月开展巡回指导,确保新一届班子结构更优。
培育见效,深化帮带实践。实施“青蓝工程”,落实导师帮带,要求全县3152名后备干部均由1名乡镇领导班子成员、1名包村干部、1名现任村“两委”干部共同结对帮带,通过加强指导联系、教思路、教方法,帮助后备干部迅速进入角色。将后备干部管理教育列入《鲁山县村级干部管理办法》,明确村级后备干部需列席“两委”会议、协助参与“两委”分工,其中支部书记后备人选要挂职村级集体经济项目或合作社负责人助理;指导乡镇探索实施“村才乡育”模式,安排村级后备人选到乡镇信访、综治、党建、乡村振兴等岗位跟班学习、提升素能。仓头乡组建平安建设、基层治理、经济发展3个专项工作组,让40名村级后备人才以实习形式参与乡里工作,帮助其快速了解乡情社情、部门协作等情况,为日后在村任职打好基础。结合后备人选中大学毕业生、外出务工经商等长期在外人员占比近40%的实际,指导乡村积极搭建展示平台,让优秀后备干部露脸、亮相,确保在村级组织换届中高票当选。库区乡为推动水库移民安置工作,要求18个村定期开展夜话座谈以掌握村情民意,该乡动员156名后备干部踊跃参与“书记夜话”,轮流上台讲解政策法规、领办群众诉求,迅速拉近了干群关系。
组织行稳,密织防范体系。统筹摸排人和摸排事,在摸清后备人选的同时,同步开展村级班子中期评估,确定选情“平稳村”450个,掌握“复杂村”70余个及个别“问题村”;在重点村,开展矛盾纠纷“大起底、大化解”,对重点人重点事逐级包联、制定预案、推动化解,确保换届时大局稳定。对300余名经研判拟卸任的村党支部书记,各乡镇党委密切关注其思想动态,通过表彰慰问一批、转岗安置一批、落实待遇一批等措施,以举办荣退仪式,返聘为治村顾问、综治调解员,推荐到当地企业、合作社工作等方式,引导他们离任不离心、站好“最后一班岗”。推动村情平稳、人选成熟的24名后备干部提前选任上岗,暂不成熟的,安排其以书记助理、其他“两委”成员等身份先行参与工作,全力保障平稳顺利完成换届;制定“届中补选”方案,规范工作流程、选举办法,推动法定程序合规有序、步骤不少;对照“九不能、六不宜”情形,坚持选任资格乡级初审、县级联审“双过滤”,严把人选入口关;各乡镇党委提前聘请离任老干部、法律工作者、“两代表一委员”等担任监督员,及时就补选、换届提交观察报告,确保补选成果经得起检验。
来源:共产党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