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渎职调查报【官网】
您当前所在位 首页 > 媒体监督

浇灭特权思想 让职权不再是特权

发布者:中国渎职调查报 日期:2025-08-03 点击数:


image.png



特权思想,是侵蚀社会公平正义的毒瘤。习主席深刻指出:"特权是最大的不公。"这一论断直指特权思想的本质危害,为我们抵制特权、维护公平提供了根本遵循。从广西"亮证女司机"事件中公众的强烈反应,到现实中群众对特权现象的深恶痛绝,无不表明:特权思想与新时代的社会价值观格格不入,必须坚决浇灭。

在广西柳州发生的这起典型事件中,一名女司机驾驶路虎车在狭窄路段强行超车,导致对方车辆无法正常行驶。当对方司机按喇叭提醒时,这名女司机竟下车亮出"行政执法证",并嚣张地声称:"我是行政执法局的,我的车不能动!"更令人震惊的是,这名女司机还要求对方司机下车"跪下"道歉。整个过程中,她不仅拒不配合正常交通管理,反而利用职务身份威胁普通群众。这种公权私用、特权思想膨胀的行为,正是习主席所批评的"以权谋私、以权压法"的典型案例。

在这起事件中,我们特别要赞扬当事人杨先生的勇敢行为。面对对方的嚣张气焰,杨先生不仅保持了冷静,还完整录制了现场视频。在视频中,我们清晰看到女司机亮出证件的过程,听到她威胁"我的车不能动"的嚣张言论。杨先生随后将视频上传网络,并配文:"这就是行政执法局干部的作风吗?"正是这份完整的证据和当事人的勇敢发声,让这起特权事件迅速引发社会关注,最终推动当地纪委介入调查。

特权思想扭曲职权本质,破坏社会信任。职权本是人民赋予的公共权力,用于服务群众、维护公平。然而,某些人却将职权异化为个人特权的通行证,如亮证威胁他人、滥用公权谋私利。此类行为不仅践踏法律尊严,更撕裂社会信任的纽带。习主席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唯有健全监督机制,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才能防止职权沦为特权。

当事人的勇敢揭露为特权行为敲响了警钟。杨先生的行为表明,在法治社会,任何特权行为都绝不能被容忍。他不仅完整保留了现场证据,还通过社交媒体将事实公之于众,这种依法维权的行为,既维护了自身权益,更为其他可能遭遇特权不公的群众树立了榜样。正如习主席所说:"要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抵制特权思想,需从思想根源入手。特权思想的滋生,往往源于"官本位"意识的作祟。部分人将职位高低等同于身份尊卑,将手中权力视为高人一等的资本。这与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背道而驰。习主席号召党员干部"牢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正是要求我们摒弃特权思维,回归公仆本色。只有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才能从思想上杜绝特权的萌芽。

浇灭特权思想,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监督。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每一次特权事件的曝光,都是社会监督力量的体现。从网络热议到媒体追问,公众对特权的零容忍态度,彰显了社会公平意识的觉醒。习主席指出:"要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人民监督下运行。"我们应鼓励群众积极发声,畅通监督渠道,让特权行为无处遁形,让特权思想失去生存土壤。

当事人的正义发声更激发了公众的监督意识。这起事件中,杨先生通过行车记录仪完整记录了事发经过,并通过社交媒体进行曝光,使特权行为无处遁形。这种"用证据说话"的维权方式,不仅推动了事件的公正处理,更在全社会树立了"特权必究"的鲜明导向。正如网友评论:"正是有了这样的正义公民,我们的社会才更加公平。"

职权不是特权的护身符,而是责任的重担。唯有牢记习主席的嘱托,筑牢制度防线、深化思想教育、强化社会监督,才能彻底浇灭特权思想,让职权回归服务人民的初心,构建一个公平正义、清风朗朗的社会。

责编:河图   撰稿:墨兰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internet_200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