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一夜秋雨,也未能带走夏日的燥热,七夕,依照自然法则,又一次悄然降临。
这是一个充满着浪漫和憧憬的节日,它源自对自然天象的崇拜,但却因为一个流传千年的故事,赋予了它爱情和浪漫。
牛郎织女的美丽传说,可以说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很小的时候,每当皓月当空,坐在门前的捶布石上,奶奶手中蒲扇轻摇,那永远也讲不完的牛郎织女,那藏在星河里的相遇与牵挂,就在奶奶的讲述中,随着扇影与月光慢慢鲜活、生动起来。它与《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一起,并称我国四大爱情神话故 事,是扎根于普通民众心中的爱情经典,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七夕节,又称为乞巧节、七巧节或女儿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这一天,不仅仅是传说中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也是人间无数相爱之人,借一点星光、说一世长情的夜晚。
七夕成为相思的节日是从哪一年开始的,已不可考证。但在河南鲁山,关于七夕的习俗却亘古不变,人人皆知。
鲁山是牛郎故里,是中国牛郎织女文化之乡,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就发生在充满诗情画意的露峰山上。
相传,七夕节那天晚上,无论男女老少,躲在葡萄架下,能听到牛郎织女相会时的私语。据说,姑娘们如若心诚,乞求织女心意传道,赐授技艺,即可得到天技,一生能象织女那样心灵手巧,并能得到忠贞爱情和如意郎君。
于是,每到七夕那天晚上,露峰山下的人们,会三五成群,相约相随,悄悄躲进葡萄架下,用朴素的行动传承和固守着这个虚无缥缈的传说,以期得到心中积存已久的期盼和希冀。
也正因为如此,露峰山附近的村民们,特别是牛郎故里辛集乡,自古至今就有着种植葡萄的习惯,至今日,已发展成一种产业,数千亩的葡萄基地,佐证和阐释着牛郎织女传说的久远。
在乡下老家,也有着与葡萄架下偷听牛郎织女情话异曲同工的习俗,只是葡萄架变成了眉豆架、南瓜棚。七夕的晚上,上了年纪的老人总会说,躲在眉豆架下,能听到牛郎织女相会时的悄悄话。只要在这一天晚上能找寻到银河两岸那两颗遥遥相望的星,就能获得美好的爱情和幸福的生活。
那时不懂,但很好奇,长大后才明白,那是长辈们对儿女爱情最朴素的期盼。
又是一年七夕。此刻,在灯火阑珊、霓虹闪烁的城市,灯光虽然模糊了星空,但一钩弯月高挂,人间烟火与溶溶月光交融,一对对牵手的爱人,相依相偎的恋人,在晚风里漫步,在夜空下驻足,寻找那条横跨天际的银河,静听天籁之音,心中充满了对美好爱情的憧憬和向往。
这个世界,爱有很多种,但爱情是人间至甜。
在这个充满诗意的夜晚,无论你是与爱人相聚,还是隔空遥望,抑或在等待一场遇见,都能感受到这份跨越千年的浪漫。
在这样一个特别的日子里,不妨放慢脚步,用心去感受身边的美好。无论是与爱人共度良宵,还是与家人朋友团聚,都是值得珍惜的时光。
年年七夕,今又七夕。其实,大可不必追赶节日的喧嚣,“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那些藏在鹊桥传说里的温柔,那些融在玫瑰花中的愿望期许,就在寻常的日子里,就在柴米油盐、一餐一饭、一言一语里。因为,爱,从不是刹那的绚烂,而是一生一世的相守与懂得。(荐读 陈运发 文 李人庆)
编审 一鸣